第二十二章 常见病症诊治
第一节 常见急症的诊治
一、急 症 |
凡是突然发病、意外损害、中毒或慢性病的急性发作等等,需要立刻采取紧急处置的病症,称为急症。 1.高热 高热是指多种致病原因导致人体体温升高至39度以上。高热常伴有心悸气促、关节疼痛、胸痛咳嗽等症状,此时应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按摩可用推、擦、掐、揉等手法,常用穴位有大椎、曲池、合谷、印堂、太阳、风池、风府等穴,或在颈胸、腋下、腹股沟、胭窝等处用酒精擦浴,使体温下降至正常,以防止病情恶化。 2.中暑 中暑是指人在高热或高湿环境中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头昏眼花、出汗口渴、甚至昏倒抽搐等现象。开始可见患者面色潮红,体温在38.5度以上,皮肤湿冷,脉搏细数,逐渐出现神志模糊、呼吸急促、四肢抽搐、血压下降。此刻应速将患者脱离高热环境,移到凉爽通风的地方平卧休息,给予淡盐凉开水或清凉饮料,及口服仁丹、十滴水等药物,同时可用按、拿、揉、推等方法治疗。常用穴位有人中、大椎、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太冲、太阳、肩井、涌泉等穴,当出现脱水、严重病症时,应采取静脉输液等综合疗法进行抢救。 3.晕厥 晕厥是指突然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大多由脑一时供血不足引起,也有因脑组织缺氧所致。根据病因,可分为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及其他原因所致晕厥四种。 症状可见突然晕倒、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抽搐等,且有一些前驱症状,如头晕眼花、出汗恶心、四肢发麻等,应引起注意。血压、脉搏、心率也可能出现异常,可作其他辅助检查以协助诊断。按摩以掐、按、点、拿、揉等方法施治,常用穴位有人中、内关、十宣、涌泉、承山等穴。病情急重者,应迅速采取抢救措施。待其苏醒后,应进一步检查发病原因,以便针对治疗。 4.心绞痛 心肌急剧、暂嘣鳓缺血和缺氧而引起的突发症候,以阵发性的心前区压挤或疼痛为特点。常于饱餐、疲劳过度、受寒和情绪激动变化时发作。多见胸心后突然发作的挤压性疼痛,可放射至左上肢前臂内侧,无名指和小指。发作时间数分钟。很少超过20分钟,如20分钟以后疼痛仍不缓解,就应该考虑其他的病症。按摩时用按、揉、指推、按摩等方法治疗。常用穴位有心俞、肺俞、膈俞、厥阴俞、内关、神门、足三里等穴。手法宜轻柔,不要重滞,以免症状加重。同时可口含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治疗。症状不缓解者,应迅速转院进一步诊治。 5.休克 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得不到足够的血液灌注而产生的综合病症。其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细弱、皮肤潮冷、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映迟钝、神志模糊、甚至昏迷。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用点、按、掐等手法施治,常用穴位有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重症时应同时给予吸氧、静脉输液等对症处理,以防病情恶化而危及患者生命。 6.溺水是指因为缺乏游泳能力或丧失游泳能力而沉没水中,引起呼吸道堵塞而窒息。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及心跳停止而死亡。溺水者可见面部肿胀、青紫,两眼充血,口、鼻腔充满血性泡沫,肢体发凉,烦躁不安或神志昏迷,并伴有抽搐、腹部膨胀。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应迅速清除口、鼻腔堵塞的泥沙、杂草等污物,并使其俯卧斜坡上,或腹部垫起头处低位,头偏向一侧,把舌头拉出口腔,使水流出。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采用俯式人工呼吸较好。心跳停止者,即施行胸外心脏按摩术,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对症处理。 7.电击伤 电击伤指机体组织受到电击后而发生的电休克。一般接触10千伏以下电压的电流者多为电击伤,10干伏以上者多为电灼伤,其损伤程度取决于电流的性质(交流或直流)、强度、电压、接触部位的电阻和时间等。触电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中枢麻痹和心室纤颤,如不及时抢救,患者往往在数分钟内死亡。治疗时应立且唧使受伤者脱离电源,来不及切断电源时,可用绝缘体(木棒、竹竿等)将伤者与电源分开,切勿直接用手触及伤者或用导电体移动电源。呼吸已停止者,应立即作人工呼吸;有心室纤颤或心搏停止时,应同时作胸外心脏按摩术。对抢救要有耐心,不要过早放弃。伤病情况允许时,可用点、按、掐等手法治疗,常用穴位有人中、内关、曲池、合谷、足三里、涌泉等穴。 |
《按摩师》第二十二章 第二节 常见内、外、儿、妇、五官科病诊治
一、对内科病诊治 |
在古代,按摩已涉及内、外、儿、妇各科疾病。按摩不同于服药和手术,它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中医理论为基础,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治,用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上,从而达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系统和人体气血,来扶正祛邪,从而使人体功能恢复。 按摩可以对感冒、头痛、失眠、咳喘、胃脘痛、胃下垂、冠心病、腹泻、便秘、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在第十五章第二节已对几种症状的诊治作了介绍,本节再补充以下几种症状的诊治。 1.咳喘(咳嗽) (1)概述.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此病多见于冬春严寒季节。咳喘是慢性气管炎及肺气肿的一种症状表现。祖国医学认为本症与外感、内伤有关。当人体卫外功能不固,风寒等外邪侵入人体,首先犯肺,影响肺气宣降功能,肺气上逆则咳嗽,症状为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应给受术者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内伤咳嗽多因久治未愈,久咳伤阴,肺气不足;或因脾虚生痰;或因心肝火旺、壅塞肺气;或病久伤肾,肾气不足,不能纳气,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纳气失摄,人体气化功能失常,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反复咳嗽,咯痰,伴有喘息,可见咳喘。诊断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稀色白,或干咳,吐痰胶黏,色黄,舌质红等。咳喘表现为:呼吸短促,言语乏力。 (2)治疗与手法 1)外感咳嗽 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站位。 ①术者用手掌直推背部。 ②术者以一指禅按压身柱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尺泽穴、足三里穴。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位。 术者以一指禅点揉膻中穴,在胸部自上至下进行直推。 2)内伤咳嗽 除上述手法外,加按压脾俞穴、肾俞穴,并可揉以上二穴。痰稀色白者,可加按压内关穴,拿肩井穴。吐痰胶黏者,可加点揉风池穴、曲池穴、合谷穴。 3)咳喘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站位。 ①术者掌推背部。 ②术者按压受术者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定喘穴。 ③横擦肾俞穴、命门穴、八修穴。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位。 胸闷者,术者按压受术者膻中穴、内关穴。呼吸困难者,按压受术者天突穴,并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摩腹。 2.腹泻 (1)概述受术者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多因细菌感染和胃肠功能障碍所致。致病原因可分为内因与外因。内因是由于情志失调,使脾胃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伤及脾胃阳气,导致脾肾阳虚,泄泻不止。外因由寒、湿、暑、热以及饮食不节所致,以湿邪多见。湿邪易伤脾阳,而造成泄泻。饮食不节,影响脾胃的运化,造成水湿内停,而致泄泻,从诊断表现来看:寒湿伤脾可见发病较急,大便稀薄或带黏液,腹痛肠鸣。饮食不节可见发病突然,脘腹胀痛,泻后减轻。脾肾阳虚可见大便时溏时泻,完谷不化,脐周作痛,以黎明时腹泻为特点。细菌性痢疾多伴有高烧,腹痛较重。 (2)治疗及手法 1)饮食不节推章门穴、梁门穴、幽门穴、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逆时针摩腹3~5分钟。白上向下擦推大腿、小腿内侧。 2)脾肾阳虚 ①掌摩脐周及小腹部3~5分钟。 ②点受术者脾俞穴、肾俞穴、阴陵泉穴。 ③横擦大椎穴、命门穴,以热为度。 3)寒湿伤脾 ①术者以手掌搓热受术者腰骶部。 ②按揉受术者上巨虚穴、下巨虚穴、风池穴、合谷穴。 ③自上往下推擦大小腿内侧。 |
|
二、对儿科病诊治 |
按摩可医治多种常见小儿疾病,如小儿感冒、咳嗽、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小儿遗尿、夜啼、小儿麻痹症等。但也有禁忌症,如传染病、恶性贫血、开放性损伤等。在手法上,应与成人按摩有所区别。因小儿正在发育期间,从脏腑到皮肤都是非常娇嫩,手法力度一定要适宜,不能超过小儿的忍受能力。本节试举小儿按摩的几个例子。 1.夜啼 (1)概述本症多因脾寒、心热、惊吓、乳食积滞所引起。脾寒者,夜啼时四肢体温低,伴有腹痛,面色青白,痛时收腹。心热者,夜啼时烦躁不安,面红,畏灯火。惊吓者,夜啼时心神不定,惊啼不寐。乳食积滞者,厌食,呕吐乳块,大便酸臭。 (2)治疗及手法 1)脾寒者,首先搓背部,摩腹,揉足三里穴,然后推三关,揉中脘穴、神阙穴,搓双足。 2)乳食积滞者,施小儿背部捏脊,然后在腰骶部做提法,摩腹,揉外劳宫,点中脘穴、足三里穴、公孙穴,清大肠,清胃经,补脾经。 3)心热者,清心经,清肝经,掐心经,术者用拇指指腹贴实掌心,进行旋推,摩腹,揉足三里穴,点心俞穴、神门穴、内关穴、郄门穴。 4)惊吓者,揉小天心,揉足三里穴,掐十宣穴、老龙穴,点揉精宁穴、威灵穴。 2.遗尿 (1)概述 由于小儿体质虚弱,或精神过度疲劳,造成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使膀胱功能失调,导致不自觉地排尿,有时每夜遗尿,有时数夜一次。 (2)治疗及手法 补脾经,补肾经,补肺经。推三关,揉外劳宫穴、丹田穴、气海穴、关元穴。搓肾俞穴、命门穴,以搓热为度。顺时针掌揉小腹,按压神阙穴。掌推大腿内侧,按揉百会穴、三阴交穴。脾肺气虚者,加点肺俞穴、脾俞穴、中府穴、膻中穴。心肾气虚者,加点神门穴、内关穴、心俞穴。 按摩对小儿适应范围广,效果明显,尤其对疳积、疝气、百日咳、支气管哮喘等小儿常见病,既不吃药,又不针,就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是人们比较欢迎的方法。 |
|
三、按摩对妇科病诊治 |
通过按摩可以预防和治疗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妇女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特点,容易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妊娠呕吐、妊娠腹痛、妊娠肿胀、产后腹痛、产后身痛、缺乳、乳痈、带下病等。以祖国医学为基础,通过按摩可预防与治疗这些疾病。 1.月经不调 (1)概述妇女月经周期和经量改变,就是月经不调。表现为出血期延长或缩短,出血量增多或减少。月经先期,多因肝郁化火,血热妄行,阴虚内热,迫使经血先期而下。月经后期,多为寒凝气滞、气虚所致。先后无定期,多因肝郁气滞、肝肾亏损所形成。经量多或少,多因血热及心脾亏损所致。 (2)治疗及手法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位。 1)术者用单掌按揉小腹,用拇指揉按关元穴、肓俞穴,用双拇指压按气冲穴。 2)自股内上方阴廉穴、足五里穴向下,术者拿揉受术者阴包穴、血海穴至阴陵泉穴,揉按大腿内侧敏感点。弹拨三阴交穴。受术者俯卧位,术者站位。 3)术者分推受术者腰背部,按压背部膀胱经,用拇指指腹按压肝俞、脾俞、肾俞、三焦俞等穴。 4)以手掌揉推八髂穴,手法由轻至重。 5)血热者,加按揉大椎穴,点按曲池穴、神门穴,搓涌泉穴。气虚者,加点按太溪穴,顺时针摩法,并以掌振颤关元穴。气滞者,加点按膻中穴,推腋中线。 2.痛经 (1)概述妇女在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小腹有剧烈的疼痛,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气滞血瘀者,情志失调,肝气不疏,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者,久居阴湿之地,或行经期间涉水受寒,或食生冷,血行不畅而作痛。气血虚弱者,平素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之后气血两亏,血海空虚,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小腹且有下坠之感。肝肾亏损者,禀素体弱,或房事不节,损伤肝肾,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表现为经来色淡量少,经后小腹作痛。 (2)治疗及手法 1)术者用两掌重叠按揉腰骶部,点按三焦俞穴j次髑穴、天枢穴、血海穴、三阴交穴。 2)掌摩气海穴、关元穴,术者以拇指按揉足三里穴。 3)术者以两手掌根反复揉搓腹部两侧,掌搓命门、肾俞穴。 4)除上述手法外,气滞血瘀者,加分推两肋,按揉膻中穴、章门穴、期门穴、肝俞穴、三焦俞穴、太冲穴等。按颤腰骶,叩打八谚。寒湿凝滞者,术者以双掌反复推摩小腹部,揉压肓俞穴、中极穴、阳陵泉穴,揉按脾俞穴、腰阳关穴、环跳穴等,分推腰背部,推股内侧。气血虚弱者,加直擦背部,加按揉脾俞穴、胃俞穴、肝俞穴、中脘穴等。肝肾亏损者,加揉压肝俞穴、血海穴、涌泉穴等。 |
|
四、按摩对外科病诊治 |
按摩可以对肩周炎、颈椎病、急性腰扭伤、骶髂韧带劳损、梨状肌损伤等外科病症有很好的效果,有关内容前面章节已有论述,本节只作简述。外科病治疗原则常为舒筋活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滑利关节,通经止痛,逐风散寒等。现举一例说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1.概述 此症是一种慢性节段性闭塞的血管炎性病变,常常侵犯下肢中小动脉及静脉,祖国医学称之为“脱疽”。早期因血管痉挛,肢端缺血而引起患肢不适,有沉重、发凉、间歇性跛行,后期疼痛难忍。由于肢体末端缺乏血液供应,可发生坏死,所以早期治疗效果好。要早期活血化瘀,避免血管闭塞。 2.治疗及手法 (1)术者以掌推股外侧、下肢内侧。 (2)以双掌小鱼际按压气冲穴。 (3)双掌颤压腰骶部。 (4)点揉合谷穴、三阴交、太溪等穴。 (5)如上肢痛者,加点内关穴、曲泽穴、极泉穴等。 (6)术者以拿、揉、攘四肢,由近端向远端进行操作,反复操作,以有热感为度。 |
|
五、按摩对五官科疾病诊治 |
按摩对五官科疾病有一定效果,尤其对鼻炎、耳鸣、内耳性眩晕症等效果明显。下面举例说明。 1.慢性鼻炎 (1)概述 受术者长期鼻塞流涕,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肥厚或萎缩,嗅觉减退。多因肺气虚弱、脾气虚、肾气虚及外界影响所致。 (2)治疗及手法 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位。 1)术者以拇指点上星穴、印堂穴、迎香穴。 2)揉推鼻的两侧,自山根穴至迎香穴。 3)按揉中府穴,拿曲池穴、合谷穴。 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位。 1)术者以拇指、食指拿风池穴,再以双手拿肩井穴,点揉风门穴、肺俞穴。 2)搓大椎穴。 2.耳鸣 (1)概述在外界没有声音的情况下,受术者耳内自觉有响声,严重时出现耳聋。 (2)治疗及手法 1)术者以拇指点揉耳门穴、听宫穴、完骨等穴。揉、捏、揪耳轮与耳垂,再以双掌置于耳部进行挤压。 2)在头部进行分抹五经法,在耳后部进行搓、擦。 3)以拇指点按肾俞穴、支沟穴等。 |
提示:以上信息请关注发布日期,可能为过期信息,了解最新招生信息请致电或加微信咨询,谢谢!
闽医堂学校创始于1999年,是福建省人社厅授予的“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目前旗下拥有与医学健康相关的品牌有:闽医堂(学校与医疗养生连锁)、儿医堂(小儿推拿与小儿健康教育)、辅家(健康家政与私人医生)等品牌。
培训项目:艾灸推拿、整脊正骨、小儿推拿、催乳与产后康复、软伤修复、康复理疗、健康管理、保健调理、养老护理、脏腑点穴、足疗火罐刮痧、中医师承、美容美发化妆、育婴月嫂等职业培训。
招生条件:年龄16-65岁,初中文化以上,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免试入学!
咨询微信手机:13959555511,学校招生办公热线:0594-655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