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的起源和发展
一、按摩术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在与野兽博斗中或劳动中,必定有一些外伤,导致发生疼痛,原始人自然地用手去抚摸,逐步收到效果。人类本能地重复应用一些能够祛病的抚摸手法,经过时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约在几千年前,我国祖先为按摩术奠定了基础,并逐步形成我国的按摩术。战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对按摩术有所记载,其中《素问·异法方宜记》指出:“中央者,其地平以温,……故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说明当时我国已有推拿按摩术,起源地在黄河流域,那时称按摩为按跷,由于操作简单,所以,很快在我国各个时期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二、按摩术的形成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不发达,所以一些抚摸的手法,形成了早期医疗的雏形。随着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会的形成,在当时医事管理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一科。
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发展,出现了中药,此时,按摩术与中药成为这个时期的主冕医疗方法。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众多学派医学思想,并对按摩治疗疾病有所记载。如《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述,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祖国医学逐步形成体系,推拿按摩也随医学发展而形成独立体系,出现了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它和《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记述了十几种按摩手法。
三、按摩术的发展
经过漫长的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步得到了发展。
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强盛时期,按摩术也已发展到鼎盛阶段,按摩手法有了大的发展,并且推出小儿按摩的新方法。在医事制度中,按摩术有专门编制,如隋时太医署设有按摩博士2人:唐代继承了这种制度,《唐六典》记载太医署有按摩工56人和按摩生115人;宋朝医学著作《圣济总录》有独立篇对按摩进行记载,这说明推拿按摩比以前有了新的发展。明清时期,随着按摩术的发展,保健按摩也取得了进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许多省、市医院设立了按摩科,全国各地举办按摩培训班,并有按摩专门培训基地。目前,已整理出按摩手法上百种,不但治骨科病、各种内科病,也用于保健强身,在饭店、浴池等场所纷纷设立保健按摩。
按摩年鉴
公元前3000年
中医按摩又称推拿,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发现证实,推拿最早起源于3000年前,甲骨文上记载,女巫师女皂用推拿为人们治愈疾病。
公元前700年—公元前481年
周朝末期,有关中医文献将推拿称作“按(扌兀) ”,同时提到名医扁鹊将推拿、针灸结合使用治疗疾病。
公元前100年—公元100年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出版,记载了12种推拿手法及其不同应用。
公元581年—公元906年
隋唐时期,推拿治疗获得巨大发展。宫廷中建立了推拿治疗科,推拿的教学和实际应用发展迅速,孙思邈提出10种新的推拿技术,并且将儿科疾病推拿治疗进行了系统整理。该时期出版的《唐六典》详细列出了推拿可以治疗的不同病种,从此,推拿治疗成为临床医学的一个正式分支,也是从这个时期起,推拿治疗开始传播到朝鲜、越南、日本、伊斯兰等国家。公元960年—公元1368年
在宋代和元代,有关推拿的研究日趋发达,推拿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宫廷医疗机构中,推拿成为正骨科和儿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公元1368年—公元1664年
明代,推拿进入另一个迅速发展时期。从那时起,正式采用了“推拿”的名称,出版了许多关于推拿的著作,特别是儿科推拿尤其发达。来自全国各地的推拿专家,开始组织有关推拿诊断、治疗的业务交流活动。
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清代,推拿无论在宫廷和民间,都有长足发展。
公元1912年—公元1948年
20世纪初期,由于西方医学的竞争,中医发展受到很大挫折,甚至有一个时期,中医几近灭绝。国民党统治时期,部分留日医生提出禁止中医行医,但幸运的是,1929年3月17日,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医学大会否定了这一提法,这一天被称为“中医日”。
公元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医走向与西医结合发展的道路,中医医疗机构得到政府的扶植和发展。
公元1955年
中国盲人福利会在北京举办首届盲人按摩训练班,北京按摩医院首批老专家即来自此培训班。
公元1958年
北京西城区盲人按摩诊所(北京按摩医院前身)成立,全国各地医院逐步开设起中医推拿科。
公元2000年
进入21世纪,各种自然疗法在国际上获得很大发展,推拿和其它中医疗法进一步与西医融合,人类将因此而获得医疗费用更低、副作用更小的优质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