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三章50种按摩手法的运用
- 作者:不详,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发布时间:2011/1/28 阅读次数:1532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第二十三章50种按摩手法的运用 |
一、聪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体后。 2、操作 (1)以两拇指按盖两耳孔,令其深吸气,闭口暂停呼气。术者同时以两中指迅速按压鼻孔,稍停,随即拇,中指迅速放开,同时深呼气,反复3~个次。 2)以两掌心压两耳紧闭耳孔,食指置头后枕部,以一手中指扣击另一手中指数次。 3、要领 (1)按压耳孔应着力紧闭,放松时应快,同时深呼气。 (2)要求受术者密切配合。 (3)叩击时有"嗒"声,术后头脑清爽。 4、作用开窍益聪。 5、主治与配伍 (1)耳鸣、耳聋,配掐四神聪,推背。 (2)慢性鼻窦炎,配按巨,额前分推。 二、颈部按揉 1、 体位受术者坐或俯卧位。 2、操作以两拇指置颈椎脊突两旁,自枕下起至第一胸椎水平止,反复按揉数次。 3、要领手法要均匀,用力要平稳。 4、作用舒经活络,松弛关节。 三、颈部推抹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 (1)一手抹前额,一手拇指指腹自风府穴向下缓慢推抹到大椎穴,反复数次。 (2)以两拇指侧峰自风池穴向下推抹到大杼穴止,反复数次。 3、要领 (1)受术者端坐,头不可偏斜。 (2)术者用力方向应向前下方。 (3)穴位处可点按。 4、作用疏散风邪,清头利窍。 四、按肩旋颈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以一手掌扶头部继以前臂环绕头部固定,使头向一侧旋转,同时微微向外上方拔伸。另一手扶肩部井向下压肩部,反复数次。 3、要领 (1)按肩、旋颈与拔伸头部同时进行。 (2)旋颈动作要慢,逐渐增加幅度。 (3)术时颈部微酸胀感,术后颈部舒适。 4、作用通经活络,理气解痉。 5、主治与配伍 (1)颈部扭伤,落枕。配揉风池,揉恳钟。 (2)外感风寒,头痛项强。配捏颈肌,拿肩井。 (3)肩颈综合症。配按缺盆法,推按阳明三穴法。 6、注意勿扭伤颈部肌肉。 五、头颈扭转法 1、体位受术者取坐位,术者站体侧。 2、操作一手托下颌,使头微微向上抬起,另一手扶头部,先使头向左右轻轻旋转数下,待肌肉放松后,做突然的向"左"或向"右"侧扭转,此时可听到"嗒"的响声,左右分别进行。 3、要领旋转前嘱受术者颈部放松,不要紧张,待肌肉放松后施术;术时颈部出现"嗒"的声响,术后颈项舒适,颈的活动范围增大。 4、作用顺气理筋,活络止痛。 5、主治与配伍 (1)落枕,颈项扭伤。配揉风池,揉悬钟。 (2)外感风寒致头项痛。配揉颈肌,拿肩井。 6、注意 (1)年老体弱者忌用。 (2)为防颈椎脱位,术者宜站背后,头部轻轻左右旋转数下后再施术。术者宜用在枕部的左手向右侧,用扶头的右手向左侧做突然的扭转动作,但应注意勿因双臂扭转范围过大而导致颈椎脱位。 六、扩胸法(前胸推拉法、扩胸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两手十字交叉抱于头后。 2、操作两手拿住两个肘部,用一膝置于陶道穴上,嘱其向前挺胸,深呼吸。同时将双时后拉,膝向前推按胸部,反复操作4~5次。 3、要领 (1)术时要迎随呼吸,呼气时完成操作过程。 (2)术中、术后心胸开扩,呼吸畅快。 (3)推拉扳动动作要干脆利落,用力短暂迅速,发力快,时机要准,力度适当,收力及时。 4、作用调理气机,宽胸通络。 5、主治与配伍 (1)胸闷,气急,呼吸不畅,胸肋诸疼,中气不和,配顺气法、束胸法。 (2)头痛眩晕,项背拘急,配揉风池,按百会。 6、注意勿用蛮力,以防损伤肋骨。 七、顺气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一手掌心置璇玑穴,另一手掌心横置大椎穴外,自上向下沿胸、背正中线,摩动到中庭和至阳穴止。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双手同时协调均匀着力而有节律。 (2)术后胸背有舒适感。 4、作用顺气和胃,宽胸利隔。 5、主治与配伍 (1)胸中憋闷,肝胃不和,饮食不下。配扩胸法,拿肩井法。 (2)头昏、目眩,项背隐隐作痛。配枕后斜推,额前分揪。 6、注意勿伤皮肤。 八、点按侧胸腹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四指并置于气户穴处,自上向下沿胸旁侧线肋间隙逐步点按经鹰窗、乳根、期门、日月、腹哀、大横、腹结、府舍到气冲穴止,反复按压数次。 3、要领 (1)胸点按要迎随呼吸,呼气时点按,腹部点按时自由呼吸。 (2)妇女点按胸部经乳房时用力宜轻。 (3)术时微胀,有沉重感,点按腹部有温热感,术后呼吸舒畅,温热放射到下肢。 4、作用理气宽胸,清热解郁,止痛消肿,活血祛瘀。 九、腹直肌横摩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或两手四指并置腹直肌上缘,自内缘向外缘横摩,自幽门穴平高处顺腹直肌向下腹部之横骨穴、归来穴止,反复横摩数次。 3、要领 (1)脐上部用力应大于脐下部,内外缘用力轻,肌腹用力重些。 (2)术时有拨拉肌肉及微酸胀感,术后腹部舒适,增益精神。 4、作用调理脾肾,解郁顺气。 5、注意术前先排小便。 一、上腹摩按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一手或两手四指并置巨厥穴、幽门穴处,自上向下呈直线摩动,经过中脘穴、阴都穴,到脐上1寸的水分穴止,反复摩擦数次。 3、要领 (1)摩动时配合按法,摩动以指腹着力。 (2)术时将腹肌向下拉扯,不宜向上带动,以免腹不适。 (3)术时有向下牵拉及压迫感,术后局部温热,上腹舒适。 4、作用健脾除湿,调气消滞。 5、注意胃、十二指肠溃疡者慎用,胃出血者忌用。 十一、下腹摩按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或两手四指置阴交、中注穴处,自上向下经关元穴、气海穴到曲骨、横骨,反复按摩。 3、要领 (1)下腹部用力应轻柔。 (2)术时有牵扯、沉重感,术后小腹温热舒适。 4、作用固本培元,沽利湿热。 5、注意术前排尿,经期此法慎川。 十二、摩侧腹 1、体位受术者侧卧位。 2、操作以一-手四指置不容、承满穴下,另一手置背后魂门穴处,前后对登,自上向下合摩侧腹,经大横穴、腹结穴到府舍穴处止,背部经意舍穴到忐室穴止,反复摩动。 3、要领 (1)腹部以摩法为主,背部以摩按法为主。 (2)腹部宜轻,背部宜重。 4、作用调理脾胃,涩肠止泻。 5、注意勿伤皮肤。 十三、大消气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或两手四指腹置一侧髂骨内缘归来穴、气冲穴处,用指端着力长按1~3分钟。 3、要领 (1)用力由轻-重-轻。 (2)术时局部有压迫及较大温热感,有向下肢放射如热水下流冲动感,术后腹部轻松,下肢温热、有力。 4、作用消气导滞,通经活血。 5、注意长按应排尿后进行。 十四、小消气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两手拇食指或食、中指置于维道穴处,自上向下摩动,经腹股沟内缘府舍穴到气冲穴止,反复操作。 3、要领 (l)操作时手指要靠近腹股沟内缘,手法要轻柔。 (2)沿经穴位可配合点按。 (3)术时局部温热,点按有酸胀及下肢放射性温热感。术后腹部轻松。 4、作用活血通经,理气安脑。 5、注意术前应排尿。 十五、旋腰法(斜搬腰法) 1、体位受术者侧卧位,上腿屈曲,下腿伸直。 2、操作以一手拿定肩关节,另一手按压髂前上棘处前后摇动数次,摇动到有阻力时,再做一次增大幅度的摇动。拿肩手将肩及肩胛骨尽力向后推按,另一手将髂骨尽力向前按推旋腰一次。 3、要领 (1)摇动时用力应轻而有节律。 (2)旋腰在肌肉放松后进行,听到"喀"声响时完成手法。 (3)术后立即轻松腰部,初次手法在4度~24度内腰疼加重感,24度后减轻,治疗数次,增加后症状见好,反应渐不明显。 (4)旋腰每周1~2次,术后卧床休息一天。 4、作用调理肌筋,法瘀除塞。 5、 注意 (1)腰椎滑脱者慎用。 (2)每次旋腰限操作一次,如未成功休息一臼后再进行,以免损伤腰肌。 十六、按腰后扳腿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一手掌置于腰部阳关穴处,另一手抱住一侧或两侧大腿下3分之1处,将下肢托起并缓缓上提到最大限度时再用力,呈相反方向扳动。 3、要领 (1)置阳关穴的手掌向下按腰与向上扳腿的动作同时进行。 (2)幅度逐渐加大,以能耐受为度。 (3)术时腰腿微酸胀热,术后腰腿轻松。 4、作用活血祛瘀,滑利关节。 5、注意术时不可用力过猛。 十七、蹬腰牵踝法 1、体位受术者侧卧位。 2、操作以双手握体上侧、下肢踝关节,以一足蹬于腰部,先轻力引导下肢,使腰部充分放松。然后手足配合施以对抗用力,寸劲儿向前蹬腰部向后牵踝部,常出现"咔嗒"声响。 3、要领 (1)嘱受术者自然呼吸,不可迸气,并配合手法进行。 (2)要用巧劲,不可施以暴力。 (3)此手法可一手扶腰一手牵踝,按操作要领进行。 4、作用扶正理筋,活血止痛,消肿散瘀,通经活络。 5、注意腰椎强直者、老人禁用。 十八、提踝抖腰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双手扶握床头。 2、操作以双平分别握两踝,先轻抖双下肢,使腰部放松,再用送劲提抖双踝以带动腰部。连续抖动3次。 3、要领 (1)用力由轻到重,抖动时可单踝或双踝齐抖。 (2)受术者应密切配合,放松腰部。 (3)术者切忌暴力猛抻强抖。 4、作用通利关节,舒理肌筋,消肿止痛,活血散瘀。 十九、侧牵摇晃,屈膝归合法 1、体位 (1)术者双手握足踝,导引下肢摇晃,并施力牵拉拔伸,以牵引脊柱。 (2)待腰背放松后再以一手扶膝、一手扶腰,双手用寸劲,巧力对按使膝屈曲而归合,受术者大叫一声,术者自觉掌下有动则完成手法。 (3)受术者后俯卧,双掌按压腰部及双点肾俞。 2、要领 (l)手法、操作顺序要清楚,步骤要严谨,屈膝归合动作要迅速。 (2)要求受术者密切配合。 3、作用回纳扶正,舒展肌筋,理气活血,通利关节。 二十、摩按肩周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双手自领部肩峰和肩肿部反复按摩数次,再自肩峰三角肌部向肘部到腕部反复摩按数次。 3、要领 (1)肩部摩动时应摩动肌肉。 (2)用力均匀而有节律,用力大小以皮肤微红为度。 (3)术时微酸胀,有牵拉、沉重感。术后肩臂温热轻松而有力。 4、作用温通经脉,行气止痛。 5、注意皮肤干燥者宜蘸酒保护皮肤。 二十一、捏腋前法 1、体位 (1)受术者恻卧位,上肢抱头。 (2)受术者再坐位,上臂放于术者同侧肩上。 2、操作 (1)以四指或拇指置胸大肌外缘,沿肋间向腋前梳摩1~2分钟。 (2)再以拇指掌侧置腋下,食指置腋后反复揉捏3~5 分钟。 3、要领 (1)梳摩时,手法要轻柔而有节律,使胸部舒适。 (2)揉捏时局部微酸胀,并向四周及上肢放射。 (3)术后胸部轻松,上肢有力感。 4、作用理气宽胸,舒筋活络。 二十二、捏腋后法 1、 体位受术者侧卧位、抱头或坐位,上臂放于术者同侧肩上。 2、操作以小鱼际自大包穴向上到渊腋穴止,反复摩动数次,再以拇指置肩贞穴处,食指置腋下极泉穴处,捏拿腋下的肌肉,反复操作。 3、要领 (1)摩动宜轻缓,拿捏用力宜重,以能耐受为度。 (2)术时酸胀,术后局部温热,上肢有轻松感。 4、作用调和气血,通利关节。 二十三、大鹏展翅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背后。 2、操作术者双手分别扶托双上臂3分之1中段处,导引双臂上牵并旋转,形如大鹏展翅,慢慢伸开。每旋转一周前臂在胸前交叉一次,反复旋转数次。 3、要领 (1)嘱上臂放松伸直。 (2)旋臂由慢到快,幅度由小到大。 (3)双手扶托上臂,同时有保护作用。 4、作用滑利关节,活血化瘀,开胸顺气。 二十四、双翅叩按 1、体位受术者坐位,双臂伸直,术者站背后。 2、操作术者以双手导引伸直上举的双臂旋转3~5次后将双臂上举过头,再使双臂对拢向内叩拢数次,称展翅叩按。再使双臂胸前交叉,术者分别着力于两侧肘部向内拢而叩按数次,称为拢翅叩按。 3、要领 (1)术时双臂肌肉要放松。 (2)操作时双手要均匀持缓用力。 (3)叩按范围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之内,向前向内方向叩按。 4、作用通利关节,消炎止痛,解除粘连,开胸顺气,活血散瘀,缓解痉挛。 二十五、悬崖勒马 1、体位受术者坐位,双手十指交叉锁紧翻掌上举,术者站背后。 2、操作术者一手悬牵交叉紧锁上举的双手向后拉,另一手置项背部正中向前推按,双手同时用力操作数次。 3、要领 (1)受术者双手要锁紧,自然呼吸。 (2)术者双手动作要协调,用力均匀,避免暴力抻祉。 4、作用宽胸理气,舒理肌筋,补益肺气。 二十六、怀中抱月(肩关节内收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一手搭于对侧肩上,术行站背后。 2、操作一手置肘三角处,另一手置肩部推上臂向对侧,两手同时着力推拖而拢之,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操作中双手动作要协调,一手拉肘,一手推肱骨,以肘三角对准体正中线为准。 (2)术中手法要缓慢着力,避免暴力挤按。 4、作用通利关节,活血散瘀,消炎止痛,顺理肌筋。 二十七、肩关节扳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 (1)肩关节上举扳法术者半蹲站肩前侧方,受术上肢伸直放于术者肩上。术者两手按住肩部,以肩部为支点,慢慢站起将上肢抬起,使上肢呈前屈位上举。 (2)肩伸扳法术者以同侧手扶肩,另于握腕使上肢后伸,屈肘手背贴于后背向上拉。 (3)外展扳法术者以同侧手握肘部,另手按肩做支点,做肩外展扳动,同时做肩关节的旋内、旋外活动。 3、要领 (1)操作中双手要协调用力,手法要缓慢而有力。 (2)避免暴力施术。 二十八、摇臂神抖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术者站于侧后方。 2、操作术者一手扶肩,一手握腕部,将臂伸直,导引腕部使上肢同时旋转120度使上臂先向后下方旋转数次,再反方向旋转,待肌肉放松后屈肘内收上臂,自胸前引腕直线向体外下方押抖。 3、要领 (1)扶肩手起固定作用的同时与另一手相对抗,牵拉拔伸上肢。 (2)牵引幅度由小到大,抻抖用力要巧。 (3)避免暴力扯、扭等动作。 4、 作用滑利关节,顺理肌筋,活血散瘀,消炎止痛,松弛粘连。 二十九、旋肘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于体前侧。 2、操作术者一手握腕部,另一手拇指置肘关节挠侧,余四指置肘关节尺侧。持腕手导引前臂旋内、旋外,充分旋转后,以持腕手导引前臂做屈伸动作,反复数次。 3、要领 (1)旋转肘部和屈伸时必须在正常活动范围内进行。 (2)旋转与屈伸手法配合使用时,注意改变持腕手法。 (3)屈肘时手指搭于肩上。 4、作用滑利关节,活血散瘀,消炎止痛,顺理肌筋,解除粘连。 三十、捏合法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以拇指置桡侧鼻咽窝部的阳溪穴处,食指置外侧向下,沿经合谷穴食指挠侧缘指摩到商阳穴上,反复摩动。再以拇指端置于合谷穴进行捏掐2~3分钟。 3、要领 (1)指摩用力宜轻柔,以局部微红为度。 (2)术时有酸胀放射感,术后有短暂微胀及温热感。 4、作用疏风解表,开窍复苏。 5、注意勿掐伤皮肤。 三十一、掐拿八邪 1、体位受术者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食指指腹对合,着八于中指间顺序掐而拿之,掐以按压,拿以旋转;掐要刚中有柔,中要柔中有刚。指下灵活自如,形如指间捻珠。 3、要领先以指腹着力,后以指端重刺激,每个部位分三次操作,即正中。左邻、右邻,只需顺通掐单,不宜横行拨动。 4、作用活血止痛,清利脑髓,通利关节,舒筋活络,祛邪扶正,散寒祛风。 三十二、掐拿八缝 1、体位受术者坐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端与食指指腹对合,顺行着力于掌面第一二节指关节横纹(每一横纹为一缝,双手八缝),掐而拿之。 3、要领 (1)持续着力,顺序施术,刚中有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2)术中避免抻扯扭转。 4、作用通经活络,散风止痛,祛邪扶正,消积止咳,通利关节。 三十三、金蛙游水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站足下。 2、操作术者两手握双足踝,施力导引双下肢屈膝,屈髓到极限,然后使双膝外旋,两足相对,再导引双腿向下蹬伸。 3、要。领用力需和缓持续,不可用暴力,避免损伤股骨头。 4、作用滑利关节,正复归窠,舒筋活血,消肿止痛。 5、注意老年者慎用此法。 三十四、双屈膝旋髋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并拢。 2、操作以一手握两踝上恳钟穴处,使膝关节屈曲,以另一手肘部下压膝关节,尽可能与腹部相接后再做向左或右的环形旋转,反复数次。 3、要领 (1)下压双膝动作要缓慢,逐渐增加弯曲度。 (2)旋转双髋,扭动腰部时躯干上部应固定,幅度以能耐受为度。 4、作用行气通络,强健腰腿。 5、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忌用蛮力,髋关节、脊柱畸形者慎用。 三十五、单屈膝旋髋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术者下肢屈曲。 2、操作以一手握于踝上三阴交、悬钟穴处,另一手置膝上固定膝关节。将下肢尽量屈曲下压,使膝与腹部相接后再向左或右做环形旋转数次。 3、要领 (1)屈膝下压到腹部,动作宜缓慢,逐渐增加弯曲度。 (2)旋转缓慢而有节律,幅度以能耐受为度。 4、作用行气通络,屈伸腰腿。 5、注意整个操作过程忌用蛮力。髋关节畸形者忌用。 三十六、按跟腱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 (1)以两拇指置跟键两侧,一手拇指自跗阳穴向下经昆仑穴到仆参,另一手拇指自复溜穴经太溪穴至水泉大推按数次。 (2)再以两拇指置承山穴,自上向下经足跟推到涌泉穴止,反复数次。 3、要领 (l)两拇指沿跟腱两侧推动时用力均匀有力。 (2)推动沿经穴位及跟腱处应着力事些,但承山穴将力稍轻。 (3)术时温热,酸胀,术后下肢有力,腰部轻松。 4、作用行气通络,强健腰腿。 5、注意皮肤干燥者可蘸酒以免擦伤。 三十七、揉涌泉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 2、操作以一手握足趾使足背屈,另一手拇指置涌泉穴,旋转指揉2~5分钟。 3、要领 (1)指揉应均匀用力,可配合点按。 (2)术时微酸胀感,术后足心发热,微汗,头脑清爽。 4、作用通关开窍,镇静安神。 5、注意术时蘸酒,防伤皮肤。 三十八、膝周揉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膝下加厚垫。 2、 操作以拇指掌侧指揉血海、阴陵泉、阳陵泉、内外膝眼、犊鼻等穴后,再以掌心置髌骨上,手指分置膝周围揉捏,反复操作。 3、要领 (1)揉时手指一齐均匀用力。 (2)指揉时有酸胀,放射性温热,术后膝部活动轻松。 4、作用清化湿热,健脾和胃。 三十九、揉膝法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膝下加垫。 2、操作以一手置伏兔穴平高处,自上向下到膝关节上方做钳形揉捏,反复数次。再以一手握拳置膝上阴市穴、梁丘穴处,反复拳揉。 3、要领 (1)拳揉用力以能耐受为度。 (2)体虚弱者可用空拳,揉后配腹前抚摩,体壮用实拳。 (3)术时局部温热,术后下肢轻松有力。 4、作用和胃理气,消肿散瘀。 5、注意皮肤干燥者蘸酒,免伤皮肤。 四十、脚推法 1、脚直推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双手握踩床横木,提气轻身,控制自重,以单足或双足踩压在施术部位,以足跟着力,自腰向臀及下肢进行直线推动,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足跟推是足跟沿腰部、背部循经或沿肌肉纤维方向,从受术者身体上部向下部及下肢推动。 2)术时足踝动作要灵活,嘱受术者在踩时呼气,抬足时吸气,不可憋气。 3)用力要均匀柔和,缓推,不可跳动。用力不可过猛。 4)年老体弱、儿童、孕妇禁用。 (4)、作用疏理气血,祛风散寒,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消除疲劳。 2、足掌直推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胭窝下加垫。或俯卧位,髂前及肋下加垫。 (2)操作术者用单足掌或双足掌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直线或弧线推动,如腹前、腹内、腹外、腹后足掌推法。 (3)要领 1)动作要和缓,用力稳实,速度不宜快,以受术者感到舒适、肢体热感强烈为宜。 2)术者可握横木,以调节自身重心,控制适宜的施术力度。受术者要配合操作,张口一呼一吸,不可屏气。本法用于躯干、四肢。 (4)作用疏通气血,解除重浊及深部组织疼痛。 3、足分推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双手抓踩床两侧杆,面向足运气于拇趾端,趾端向前,两足自大椎穴处中度力量,低频率向两侧分推三次,旋摩向长强穴分推到胃俞穴时重度加大,分推到长强穴两侧。 (3)要领双足着力要均匀一致,分推要平稳,不可跳跃。 (4)作用通经活络,宁心安神,分理筋结,化瘀消肿止痛,温散风寒,强壮腰膝。 4、足滑推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双足站于受术者项下部,半蹲,面向足,体略前倾,抓稳扶手。双足沿背部、下肢膀胱经路线下滑推到足踝部。 (3)要领 (1)下推时,术者要掌握好自身重心位置,及足在滑推不同部位时力量的变化。 2)动作要均匀,缓和自如。 (4)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解除疲劳。 四十一、脚踩按摩法 1、概述脚踩法顾名思义就是用脚踩踏受术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经穴进行推压、揉搓等脚法,达到疏筋活血,理气通络,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按摩方法。 2、准备 (1)踩床结构与双层床相似,不同的是上床把两边的角钢换成二条直径1寸的钢管,两头与床固定作为脚踩时的扶手,以减轻术者体重对病人的压力,稳定术者脚踩时身体的重心。 (2)床上设备长70厘米。宽50厘米、厚10厘米的荞麦皮枕垫4个, 160厘米乘80厘米白床单1条,白布袜1双。 3、脚踩法的注意事项与要求 (1)脚踩必须循序渐进,切忌鲁莽从事。 (2)禁忌年老体弱、脊椎强直、心血管疾病、骨结核、骨肉瘤、骨质疏松及骨折等患者。不宜进行脚踩的还有孕妇,经期、过饱、酒后、皮肤损伤、传染性皮肤病者等。 (3)施术后如有乏力、嗜睡,全身肌肉疼痛等,属正常现象。 (4)术者要提气轻身,脚踩平稳,由轻到重,用力适宜,速度不宜快,必须配合呼吸,严防踩伤。 四十二、脚揉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或侧卧位。 2、操作术者一脚站于床上或受术者身体上,以另一脚脚掌或足跟自上而下、由浅入深、由轻到重,达于肌肉组织,有节奏地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揉动。 3、要领用力由轻到重再到轻,力量达于肌肉组织,足不离皮肤,以能耐受为度,不可施用暴力。动作要柔和平缓,速度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要有节奏。 4、作用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气通络。 四十三、踩压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站于施术部位上,手扶踩床两侧栏杆以支持体重,稳定身躯,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定点或交替走动踩压,使受术者肌肉深层产生酸胀、麻串感觉,甚至产生沿经络有放射感。 3、 要领动作要缓和均匀,由轻到重。重压时,身躯要灵活,重心掌握在双手上,力度以能耐受为度。切忌用力过猛过急,适用肩背、腰骶、四肢。 4、作用疏经活络,行气消肿,散寒解痉。 四十四、足击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或侧卧位。 2、操作术者一脚站于受术者体上或床上,稳定身体或踩肢体末端,另一脚姆指、足背或足跟进行正击、侧击及叩击施术部位和穴位,或者以膝关节为中心放松小腿、踝关节,用足跟部以适当力量击打受术者的施术部位及穴位。 3、要领 (1)此法多用于肌肉丰厚处,力求着力准确,用力均匀,先轻后重,以能耐受为度。 (2)术时产生酸胀、麻串感。 (3)此法施用于肩背、腰、下肢部。 4、作用通经活络,祛瘀止痛。 四十五、足颤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双足由上至下,由下至上进行有节奏的颤抖按压,亦可固定某一部位或穴位进行长时间的颤压。 3、要领动作要均匀柔和,由轻到重,力达深层肌肉组织或脏腑,由慢到快,频率约每分钟130次左右,不可突然停止,需由快到慢而停止。用力不可过猛。 4、作用疏松关节肌肉,通经活络,宽胸理气,温阳散寒。 四十六、脚拨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将脚紧贴患者一定部位的皮肤作直线往返运动,运动路线与肌纤维走行方向呈直角。 3、 要领操作时,术者脚与受术部位皮肤相对位置不变,动作幅度木可过大。本法适用于腰、背、臀及下肢部。 4、作用解除痉挛,活血止痛。 四十七、足松展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双足分别站于受术肢的两端,双足同时下压并向两端做有节奏的颤压伸展,使肌筋有被拉长的感觉。 3、要领 动作要协调和缓,颤压力量和幅度不可过大,用力要均匀持久。 4、作用 通经活络,拨离粘连,滑利关节,行气活血,解除痉挛。 四十八、脚搓法 1、体位受术者卧位或俯卧位。 2、操作术者用足掌或足心在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奏的往返搓滚,力达皮下组织。 3、要领用力均匀和缓,受术者有沉重的压迫感和轻松舒适感。适用腰骶、四肢。 4、作用舒筋活络,温经祛寒,理气通络,祛瘀止痛。 四十九、腰部踩跷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扶住踩床扶手,调节、控制包括受术者自身体重在内的踩踏的力量,然后用双足踩踏病人腰部(足尖向前),并做适当的弹跳动作。踩踏时以足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足跟提起,运用膝关节的一屈一伸使身体一起一落,对腰部进行一弹一压的连续刺激。一般可连续弹压10~20次。 3、要领 (1)施术时术者的脚尖部切不可离开患者的腰部。 (2)患者要配合施术者弹压起落动作,张口一呼一吸,即压下时呼气,弹起时吸气,切忌屏气。 (3)踩踏的力量和次数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适可而止,不可勉强从事。在施术过程中,若遇患者难以忍受或不愿配合,应立即停止。 (4)踩踏力量和速度要均匀而有节奏。 4、作用舒经通络,理筋正复。 五十、臀部踩跷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双手扶踩踏床横杆,以控制身体重心。以一脚踏于腰八廖穴处,另一足置承扶穴处,行原地踏步式踩踏或静静颤压,交替施术1~3分钟。 3、要领双足用力均匀一致。 4、作用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五十一、点督脉诸穴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面向前,双手扶横杆,将身体撑起,以两足拇趾端点大椎穴,两足前后排列,点压长强穴,反复6次。 3、要领保持身体平稳,以中等力量低频率均匀点压督脉,边点边向后移。 4、作用督脉畅通,利肾元气,填精补髓,醒脑安神,强健腰脾,通阳逐痹,滑利椎关节。 五十二、点足太阳膀胱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面向前,手扶踩床横杆,运气两足拇趾端,依次点压昆仑、承山、委中。腹门,承扶、环跳、大肠俞、肾俞、志室、脾俞、肝俞、心俞、肺俞、大杼穴,每穴5秒钟。 3、要领术者保持身体平稳,力度均匀,边点边移。 4、作用调理脏腑功能,疏畅经脉,活血化瘀,通阳逐痹,解经止痛,缓解筋结。 五十三、推摩督脉和华佗夹脊法 1、体位受术者俯卧位。 2、操作术者两手抓踩床两侧横杆,左足踩于八廖穴处,面向前,运气于右足姆、食两趾,自大椎穴向下推摩到命门穴处,反复6次。 3、要领 (1)足姆、食两趾轻度用力,低频率推移到命门穴。 (2)术后受术者背部有温热感。 4、作用温通血脉,调和脏腑、阴阳、气血,滑利椎关节。 |
来源:互联网
提示:以上信息请关注发布日期,可能为过期信息,了解最新招生信息请致电或加微信咨询,谢谢!
闽医堂学校创始于1999年,是福建省人社厅授予的“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目前旗下拥有与医学健康相关的品牌有:闽医堂(学校与医疗养生连锁)、儿医堂(小儿推拿与小儿健康教育)、辅家(健康家政与私人医生)等品牌。
培训项目:艾灸推拿、整脊正骨、小儿推拿、催乳与产后康复、软伤修复、康复理疗、健康管理、保健调理、养老护理、脏腑点穴、足疗火罐刮痧、中医师承、美容美发化妆、育婴月嫂等职业培训。
招生条件:年龄16-65岁,初中文化以上,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免试入学!
咨询微信手机:13959555511,学校招生办公热线:0594-655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