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儿推拿学院 >
小儿推拿学课程 > 详细内容
- 小儿推拿学之消化系统疾病(13)
- 作者:河南省盲人按摩学校 发布时间:2011/1/27 阅读次数:4236 字体大小: 【小】 【中】【大】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
|
一、泄泻 小儿泄泻又称消化不良,是脾胃功能失调而致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以夏秋季节较为多见。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或呈水样,或兼有未消化的乳食残渣及证液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日就,可影响小儿营养、生长和发育。若病情严重,可导致气液耗损,阴竭阳脱的危症。 (病因病理)泄泻之本在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湿,以降为和;脾为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恶湿,以升为顺。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协调,则消化吸收,传送正常,精微可以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糟粕能正常排泄。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使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失调而泄泻。 1、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夏秋季节暑多兼湿,湿热困脾则受纳运化无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而致泄泻。感受风寒,邪客中宫,阳气受遏,运化失常而致泄泻。 2、内伤乳食 由于喂养不当,饥饱无都或饮食不洁,或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或过食油腻、生冷的食物,导致脾谓损伤,运化失司,不能腐熟水谷,以致食积脘腹,浊气壅积肠间,阻遏气机,而产生腹胀,腹痛欲泻。 3、脾胃虚弱 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且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所需水谷精微供养相对较成人为多,脾胃负担较重,易于受损,致使脾胃困倦,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水湿滞留,形成泄泻。若脾胃虚弱损及肾阳引起泄泻时,则称为脾肾阳虚泻。 (临床表现) 1、寒湿泻 大便稀薄多沫,色淡,无臭味或臭味较轻,腹痛肠鸣,或伴有发热,鼻塞,流涕,轻度咳嗽,厌食,口不渴,苔白腻,面色淡白,脉濡,指纹色红。 2、伤乳食泻 大便量多,酸臭如败卵,汗有未消化残渣,腹胀满,泻前哭闹不安,似有腹痛,泻后痛减,矢气。常伴有恶心呕吐,口嗳酸气,纳呆不思乳四,苔厚或垢腻,脉滑。 3、湿热泻 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重症患儿则出现暴泻黄色浊水,日泻一二十次不等,壮热烦渴,神萎,眼眶下陷舌绛苔干,脉细数。或出现气急,汗多,脉细欲绝等危症。 4、脾虚泻 久泻不愈,时作时止,大便稀薄,夹有乳块或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日泻数次之十余次;食欲不振,精神疲困,面黄,舌淡,苔薄腻,脉沉无力。 5、脾肾阳虚泻 久泻不愈,大便水样,次数频多,四肢厥冷,精神萎靡,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软无力。甚至出现泻下不止、完谷不化,脉微欲绝,神昏不清等津竭阳脱之危症。 1、温湿泻 治则 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 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上推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方义 推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配补脾经,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烦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泻 治则 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 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 清胃经,亦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能清热化湿,配揉龟尾,以利肠止泻。 3、伤食泻 治则 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 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方义 补脾经,揉中脘,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气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利肠止泻。 4、脾虚泻 治则 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上推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方义 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中回阳,健脾止泻。 5、脾肾阳虚泻 治则 温搐脾肾,回阳固涩。 处方 上方加补肾经,按揉百会以助阳化气固涩。 二、腹痛 腹痛在临床上及为常见,涉及的范围很广,许多内、外科疾病均能引起腹痛。有器质性的腹痛,也有功能性的腹痛。在器质性腹痛中,特别包括一部分急腹症在内,常需紧急处理,有些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因此,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免延误病机。本节主要介绍因受寒或乳食积滞和虫积引起的腹痛。 (病因病理) 1、感受寒邪 风冷寒邪侵袭脐腹,搏结肠间;或饮食当风,过食生冷,寒邪由口而入,郁结胃肠,中阳受遏,寒性凝滞,气机郁闭,以致经络受阻不通,气血壅滞不行而突发腹痛。 2、脾胃虚寒 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的患儿,由于脾谓虚寒,中阳不振,寒湿滞留,气机不畅而腹痛隐作,绵绵不休。 3、乳食积滞 小儿脾胃薄弱,由于乳食不节,或饱食过度;或食入不消化的食物,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气机受阻,升降失职,传导不能,乳食积滞,壅阻胃肠而腹痛。 (临床表现) 1、受寒腹痛 腹痛迅疾,阵发作痛,啼叫不安,额上出姗,按之痛缓,腹部喜温,得热则舒。肠鸣漉漉,便溏或轻度腹泻,泻后痛减。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苔淡白,脉沉弦,指纹色红。 2、脾胃虚寒 腹部隐隐作痛,绵绵不止,痛处喜按喜温,时有腹泻。食欲欠佳,形体消瘦,手足欠温,面色淡白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软。 3、食积腹痛 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矢气恶臭,或有呕吐,吐物酸馊。或有腹泻,泻后痛减,乳食不思,舌苔白腻,脉弦。 (治疗) 1、寒痛 治则 温中散寒,理气止痛。 处方 补脾经,揉外劳宫,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方义 补脾经,摩腹温中健脾,配推三关,揉外劳宫以助阳除寒;掐揉一窝风,拿肚角散寒理气止痛。 2、虚寒腹痛 治则 温补脾肾,益气止痛。 处方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 方义 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温补脾肾,益气止痛;揉中脘,揉脐,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温中散寒,增进食欲。 3、伤食痛 治则 消食导滞,和中止痛。处方 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揉天枢,分推腹阴阳,拿肚角。 方义 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分推孚阴阳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运内八卦宽胸理气调和气血;拿肚角善止痛。(附)虫积小儿腹痛除与感受外邪,饮食内伤等有关因素外,尚有因感染蛔虫,扰动肠中,而致腹痛。 (病因病机) 由于小儿饮食不洁所发生,如食生冷瓜果,或手指甲衣被等沾染虫卵,随饮食入口而成本病。少儿感染蛔虫,扰动胃肠,影响受纳运化之机,或窜行胆道,或虫多扭结成团,阻止气机而致气滞作痛。 (临床表现) 蛔虫引起腹痛,往往是突发,时发时止。一般以脐周为甚,有时可在腹部触及到蠕动之块状物,时隐时现,多数有便虫或吐虫史。食欲异常,面黄肌瘦,瞳孔扩大;睡眠不安,有时咬牙,严重时腹部胀大,青筋显露,若蛔虫窜行胆道则痛如钻顶。大便化验可见虫卵。 (治疗) 治则 温中行气,安蛔止痛。 处方 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抖揉肚脐,拿肚角。 方义 摩腹,抖揉肚脐健脾和胃,行气止痛。配揉一窝风,揉外劳宫,推三关以温中安蛔。若痛甚者加拿肚角安蛔镇痛。 三、痢疾 痢疾是小儿较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丹溪心法》指出:“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感染相似”,故名为“时疫痢”。 本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临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痢下赤白为主症,大多由于感受时邪疫毒或内伤积滞所致。痢疾延久可转为“休息痢”,往往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痢疾杆菌所致,故称其为细菌痢疾,临床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一般又分普通型、轻型、重型及中毒型。慢性则分为轻型及重型。病程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菌痢。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饮食不洁,感受湿热或疫毒等病邪所致,也有因脾胃素虚,大肠气弱,感受风寒暑湿之邪而得病的。《小儿推拿广意)说:“夹热而痢者,则痢下红色,此风能动血也……。夹冷而痢者,则下纯白冻或白上有粉红色,或似猪肝瘀血,皆为阴症,盖血得寒则凝故也”。
|
来源:互联网
提示:以上信息请关注发布日期,可能为过期信息,了解最新招生信息请致电或加微信咨询,谢谢!
闽医堂学校创始于1999年,是福建省人社厅授予的“福建省高技能人才培训考核基地”,目前旗下拥有与医学健康相关的品牌有:闽医堂(学校与医疗养生连锁)、儿医堂(小儿推拿与小儿健康教育)、辅家(健康家政与私人医生)等品牌。
培训项目:艾灸推拿、整脊正骨、小儿推拿、催乳与产后康复、软伤修复、康复理疗、健康管理、保健调理、养老护理、脏腑点穴、足疗火罐刮痧、中医师承、美容美发化妆、育婴月嫂等职业培训。
招生条件:年龄16-65岁,初中文化以上,身体健康均可报名,免试入学!
咨询微信手机:13959555511,学校招生办公热线:0594-6555511